目前分類:旅遊攝影 (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喜瑪拉雅山峰峰相連到天邊,一眼忘不了。

 

2013.03.04 早早起床,只有3人參加這趟自費行程。也許2012年9月在此有小飛機失事,心中有些不安。因有薄霧,登機稍有延後。7:20 終於 onboard, 可載20人雙槳小飛機,僅有10位旅客。起飛不久就看到了狀麗的喜瑪拉雅山脈,人生難得的時光

 

FX0_5643-001 FX0_5693 DX3_1205 DX3_1405  

文章標籤

老玩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若瑟堂(又名聖約瑟教堂,俗稱洋涇浜天主堂)是上海較早的天主教堂,該教堂地基是根據1846年(清道光二十六年)上諭歸還的天主教產業。1860年(咸豐十年)415日破土動工,次年629日竣工並舉行開光典禮。因位於洋涇浜(今延安東路)南岸而得名,該教堂早期為天主教耶穌會澳門聖若瑟堂設在上海的總帳房(即總管理機構),神職人員均由澳門聖若瑟道院委派。

  若瑟堂由羅禮思(葡萄牙人)設計,磚混結構,18601861年建造,教堂為哥特特徵的晚期羅馬風格。拉丁十字形平面,單鐘塔式立面構圖,門窗均為半圓券。內部用束柱和肋骨拱頂形式。宗教題材的彩色鑲嵌玻璃窗。屋頂由四個小尖塔頂圍繞一個大尖塔頂組成,為上海當時最高的建築。1862年(同治元年)517日,法國駐華海軍司令、海軍上將卜羅德(a.l.protet,又譯作蔔綠帖)在南橋被太平軍擊斃,526日年文思主教在這裡做彌撒,出席喪禮的除各國駐上海的高級官員外,還有清廷欽差大臣薛煥、江蘇巡撫李鴻章、上海道吳煦等人。

  1865年教堂創辦類思學校(即今四川南路小學)。文革開始時,教堂停止宗教活動。1986年對教堂進行修理並恢復宗教活動。若瑟堂教堂是保存完好的近代西洋建築,1994215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為市近現代優秀保護建築。今址為四川南路36號。

 

FX0_4279

 

FX0_4285

 

FX0_4280-001     

老玩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天主教傳入蘇州約在明代末年,至清康熙年間教徒已達500餘人,乾隆十三年(1748年)發生蘇州教案,由此城區教徒大為減少,僅存私宅聖堂數處。相傳楊家橋天主堂原為教友殷某私宅聖堂,毀於太平軍戰火,後由漁民集資重建,成為漁民雲集之所,俗稱"網船公所"。第二年建造大堂一座,取名"七苦聖母堂"。教徒多為漁民,世代相傳。 

天主堂包括禮拜堂、神父樓、修女樓和其他附屬建築,占地約一萬平方米,樹木蔥蘢,環境幽靜。禮拜堂、神父樓為原構。主體建築禮拜堂高約18米,占地1012平方米,十字架形平面,正門東向。橫寬三間,縱深七間,第四間至第六間橫寬為五間。建築風格具有中西合璧特色,清水磚牆,小青瓦頂,屋面陡峭,亮花筒十字脊。東牆作五山屏風式,上方辟五彩玻璃圓花窗,下方列拱門三座,一大二小。中門額題"萬有真源",並塑有神像,北門題"尚德",南門額"崇真"。其中各塑神像。堂內列磚砌圓柱,盡端為聖壇,有供聖母的神龕。圓柱上部架木構人字梁,支承檁椽屋瓦。南北簷牆每間辟彩色玻璃拱窗。神父樓面闊七間,兩層,磚木結構,在禮拜堂南一字排開,朝北一面下層有廊,簷下列圓形磚柱。

 

 

FX0_4493 FX0_4521 FX0_4540  

老玩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301  

2012的歲月即將過去,你有那些值得回憶的時光,透過攝影凝結留下為永恆的記憶呢?

每年我都會回顧照片,挑選12張自己的代表作,製作一本 6"x 9"的桌曆。

201302  

2013年的12張月曆照片已經放入相簿,歡迎下載,做為電腦的桌面圖案。 

 

文章標籤

老玩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